今年第一季度,洽洽食品净利下跌近七成,面临渠道滞后和产品结构单一的挑战。而三只松鼠业绩强劲反弹,2024年突破百亿大关,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或成为国内首个实现“A+H”双上市的休闲食品企业。随着全品类、全渠道运营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两大品牌将继续加码海外市场,推动未来增长。
01
营收利润与营业成本的比拼
回看过去一整年的业绩表现,洽洽食品营收达71亿元,增幅4.79%。虽然相比2023年有所回升,但增速远低于公司过往的高峰水平。
进入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仅为15.7亿元,同比下降13.76%,其中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近七成。
公司解释称,该季度收入下降主要受春节错期及去年一季度销售基数较高的影响。而净利润的骤降,则归因于葵花籽采购成本和坚果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出现双双下滑。
然而,市场反馈似乎并不完全与公司的解释一致。截至去年年底,洽洽的经销商数量减少至1380家,比2023年减少了99家。同时,库存量同比增长22.9%。
有经销商反馈,2024年洽洽食品的终端销售放缓,部分渠道库存积压时间延长,导致2025年春季经销商的进货意愿下降。
从年报来看,三只松鼠显得“从容”许多。去年,三只松鼠实现营收106亿元,突破历史新高,同比增速高达49.3%。与此同时,净利润增幅达到85%以上,攀升至4.08亿元。
业务表现强劲的背后,还伴随着重要的资本动向。4月25日,三只松鼠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由于其早在2019年就在A股上市,如果此次顺利在港上市,它将成为国内首个实现“A+H”双重上市的零食品牌,进一步拓展其资本市场版图。
尽管三只松鼠在营收增长方面的表现更为抢眼,但从净利润率来看,洽洽食品依然占据优势。洽洽食品的净利润率为11.9%,高于三只松鼠的3.77%。
此外,凭借全产业链的布局,洽洽在成本控制上也占据有利位置。2024年,洽洽的营业成本约为50亿元,同比增长仅2.33%;而三只松鼠的营业成本则高达80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
02
全品类布局、多渠道的较量
“零食量贩是不可逆的趋势。” 公司董事长陈先保表示。早期依靠传统大型商超渠道的洽洽食品,尽管近年来洽洽电商平台进行布局,线上渠道仍未形成规模效应。
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洽洽食品透露,公司零食量贩渠道去年销售额约4.5亿元,相较于营收占比仅6.3%。
相较之下,得益于流量运营和代工模式,“后起之秀”三只松鼠在电商时代实现了快速发展。据2024年年报,三只松鼠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近七成,线下渠道占比为三成。通过大力拓展线下业务和开设自有品牌社区零食店,三只松鼠正在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布局。
此外,在产品结构上,洽洽食品依赖瓜子业务的传统优势,但其产品品类的单一性也让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去年洽洽瓜子仍贡献了六成以上的营收,坚果业务占比27%。
2024年,洽洽专注于瓜子品类,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如茶衣瓜子和螺蛳粉味瓜子等。同时,洽洽的业务发展逐步从以瓜子为核心转向“瓜子+坚果”双驱动模式,并积极拓展新兴品类,如花生、薯片和坚果乳等,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形成第三条增长曲线。
洽洽瓜子新品,图源:官方
三只松鼠也在不断进行跨界创新,积极拓展全品类布局。截至去年年末,三只松鼠提供超过1000个SPU(标准产品单位),并于2024年推出逾600个新SPU,覆盖了方便速食、健康轻食、预制菜、饮料、宠物食品,堪称“广撒网”式的布局。
然而,全品类和全渠道的扩展也使得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大幅上升。去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为1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销售费用的增幅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幅。年报显示,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系销售规模增长导致广宣费上升所致。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表示,接下来的硬仗是在线下,他希望未来三年内扭转三只松鼠营收结构,将线上和线下占比从7:3调整至5:5的格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指出,零食企业的跨界发展,其实是在实施“五多战略”,即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布局。这一战略要求企业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规模效应,并能够在跨品类运营方面具备足够的能力。在建立起品牌护城河之后,企业才能有效地实施这一战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03
发力出海有差距
中国零食行业高度分散,大量白牌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以2024年的零售数据为参考,市场前五大公司占据的份额不到6%。在国内零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出海” 成为零食企业寻求新增长的方向。
洽洽食品的海外征程起步较早,通过精心搭建经销商网络,其产品顺利进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和北美。2017 年,洽洽在泰国建立首座海外工厂,此后陆续布局了澳洲的巴旦木、夏威夷果、开心果基地农场,美国得州碧根果基地农场等。
通过有效贯彻新鲜战略并节约物流成本,洽洽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2024年洽洽的海外销售额约为5.7亿元,营收占比不到8%。
洽洽瓜子在泰国,图源:小红书
三只松鼠自 2018 年起开始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已有100多款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和新马泰等区域,并在主流跨境电商平台 Lazada、亚马逊开设品牌旗舰店。而据2024年报,其海外收入不到70万元,占总营收的0.01%。
面对国内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三只松鼠表示拟于东南亚建立源产地工厂,接轨全球供应链资源,并计划通过此次港股发行募集资金,进一步深化全球供应链。
“当前三只松鼠海外收入不高,投资建厂属于重资产模式,或会拉低上市公司整体的利润,从而拖累股票。” 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