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选择对时代漠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直播中那个看起来脏兮兮的流浪汉告诉你这个看起来宏观伟大的问题的答案。他的身上有太多的矛盾,他看起来是社会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员,但是开口就能知道他有不一样的灵魂。
他用平凡的外表来包装自己不平凡的灵魂,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引导着大家垃圾分类的男人在身体力行的同时又带给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他肮脏的外表之下装着一个圣人的灵魂,造成他这副模样的人是谁?他是流浪大师沈巍。
1、流浪大师
为什么会有流浪汉?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一些人把流浪汉变成了一种职业。他们并不是因为生活的窘迫被逼无奈,他们单纯就是想要成为一个流浪汉来躲避现实。
镜头面前的沈巍有着令人本能后退的外表,他的长胡子和头发纠结在一起,脸上的污垢看起来从没有和水打过交道,衣服上面满是油渍,但是他在干嘛?他在抱着书籍津津有味地看着。
沈巍开口能够给人一种极大的落差,你实在没有办法想象那些鞭辟入里的看法竟然是从眼前这个看起来邋遢大王的男人口中流出。这种强烈的反差引来了社会关注,矛盾背后的故事逐渐被揭开。
沈巍是一个爱书成痴的人,可惜他没有一个合格的父亲。从小跟着父亲生活的沈巍,最害怕也最厌恶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上过大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最讨厌的就是书本,这种愤恨甚至转移到了儿子沈巍的身上。
为了能够看书,沈巍没少挨打,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读书的习惯。这样的抗争生活一直延续到了高考爆发第二次矛盾,那个时候的沈巍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心仪大学的中文系,原本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沈巍十分开心,但是他忘记了自己的最大阻力——父亲。
父亲对于他所选的专业十分不满意,当场就要求沈巍立马更换专业,必须把中文系改成审计,毕业以后到审计局从事工作。那个时候的沈巍根本不敢反抗自己的父亲,他也只能按照父亲的安排默默接受这一切。
生活一直到了沈巍开始正式上班,生活的枯燥需要他重新给自己寻找乐趣,他选择拾起自己小时候为了攒钱买书时用的办法——拾荒,穿着一身上班的衣服到处捡垃圾,这件事情让上班的地方提出来解聘的要求。
接受了这一要求的沈巍等来的是一脸怒气的父亲,他要求沈巍改掉拾荒毛病,但是这一次的沈巍并没有退缩,他不准备继续忍受下去,以不再来往为要挟,摔门而去的父亲从此和沈巍没了联系,因为他认为儿子的行为给自己丢脸。
这一场斗争明显是沈巍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他索性就把流浪汉的外表拿来当作自己的盔甲,终于不再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也没有人会阻止他这个流浪汉拾荒,他好像草原上的野马,不管不顾也要开始自己的梦想。
拾荒的他手中一定会拿着书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沈巍拿来沉浸书本的。沈巍一点都不在乎别人投过来的鄙视,披着流浪汉外壳的他仿佛是天地间最快乐的人。这个男人在一片顺应时代的响声当中,安静地离开了队伍。
2、时代的旁观者
沈巍不像个人,他不要生活质量,自然也不会被什么网络而困扰,能够引起他注意的只有自己手中的书本和一直坚持在做的垃圾分类。他穿着一身流浪汉的衣服喜欢和人谈论古今,不管是怎样的内容都能够被他解说出一种别样味道。
沈巍是真的有文化,从古论今还是内外政治,他能够入木三分也能够浅显易懂。他说过自己的理想,他觉得自己看了这么多书应该去当官,可是他不想放弃现在的生活,所以算了吧。
这个眼前吃着白饭的男人就像一个时代的旁观者,他的身上似乎已经快要忘记了现代人的样子,他就像这个时代的旁观者,不愿意参与更不愿意争吵。他有自己的节奏和追求,他要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
3、时代洪流
那些听起来积极向上的声音从来都不缺乏,有人说要做自己,但是喊口号的人却也事不由己;有人说要坚持下去,但是转过头来纠结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抵制内卷,当看见路边的流浪汉却满口嫌弃。
有多少人真的敢和沈巍一样安静做自己?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不惜牺牲形象,哪怕受尽指指点点也淡然地面对一切。少之又少又可以说几乎绝种,大多数人的生活氛围快要被内卷挤压爆棚。
人们明明到处吐苦水但又不愿意从中脱离而出,我们认为沈巍的身上有太多矛盾却从来没有发现他才是真正始终如一的那个人,一切的变化一直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书和自己。
有的人批判他过于自私,把目光只能看向自己却毫不顾虑他对周围人的影响。沈巍只是做出了一个少数人才会做的选择。这个选择里面要付出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选择从来不是凭着数量来作为理论的依据,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对的吗?
我们受制于各种各样的条件,大多数的时候都只决定自己面对的人生所前进的方向是大致准确的,但是我们却不能保证,自己的人生能完全和自己所想的那样,以后,我们可能会因为这样和那样的理由以后,人生会不会拐弯到另一个航道都不一定。
大多数人失败的经验,显得如今实现自己梦想的沈巍看起来十分特别,他完成自己的梦想,这个想法丝毫不曾改变,只有添砖加瓦的努力,却没有改变初心的想法,每个人效仿他是在痴人说梦,可是多这么一两个人让我们记得保持做梦有何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