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报新闻记者 杜郑敏 报道
前不久,火锅行业龙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在杭州开出全国首家烘焙品牌“拾㧚耍·SCHWASUA”,这也标志着这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企业正式将业务拓展至烘焙赛道。
“拾㧚耍·SCHWASUA”全国首店
“拾㧚耍·SCHWASUA”首店以“安心吃、放心耍”为核心理念,推出50余款烘焙产品,涵盖欧包、可颂、法棍等常规品类,以及咖啡面包、西湖龙井口味面包等网红单品。
据悉,该品牌主打性价比,60%产品定价不超过10元。例如最便宜的黑麦蔓越莓面包仅售5.8元,还有6.8元的豆沙面包。也有个别几款价格较高,例如52元的黑裸麦大面包。除了普通款式之外,店内还有比较特别的mini系列,个头小价格便宜,包括迷你可颂、麻薯等,18元可以任选5个。据店员透露,五一开业期间,招牌咖啡面包日销量超过200个,部分热门产品上午11点即售罄。
店里售卖的迷你可颂,18元5个
消费者对这一“火锅店卖面包”的新模式反应不一。北京游客李女士表示:“北京面包动辄二三十元一个,这里十几块的价格很良心。”但也有本地消费者认为,面包个头偏小,性价比存疑。不过,店内独特的装修风格和互动设计为品牌加分:圆形玻璃橱柜、镀金麦穗模型、抽奖机样式的LED屏,以及店外3米长的牛角包打卡面包车,均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牛角包打卡面包车
海底捞此次跨界烘焙领域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其“红石榴计划”战略落地的关键一步。据了解,该计划于2024年8月份正式启动,旨在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餐饮新品牌,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截至2025年4月份,海底捞已孵化并运营13个子品牌,覆盖烤肉、炸鸡、中式快餐、麻辣烫等多个品类。
顾客购买的面包
海底捞不断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是基于火锅主业增长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的战略选择。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427.55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6%,但增速较前几年明显放缓。更严峻的是,2024年海底捞整体客单价从97.3元降至95.7元,自营餐厅翻台率虽回升至4.1次/天,仍远低于2019年前的水平。与此同时,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但火锅相关企业存量维持在40万家左右,赛道拥挤程度可见一斑。
有业内人士指出“火锅市场饱和度提高,新品牌不断涌入,海底捞亟须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相比之下,烘焙行业具有消费高频、毛利较高的特点。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达5614.2亿元,同比增长9.2%,预计2029年将突破8595.6亿元。这一潜力吸引了海底捞入局。
数据来源 企查查
虽然烘焙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但是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旬,国内烘焙相关现存企业达22.71万家,成立于5-10年的相关现存企业占比最大,达33.82%。2024年注册量达3.6万家,同比下降16.57%,今年前四月注册量达1.22万家,与去年同期注册量相比,增长4.8%。
再如烘焙品牌克莉丝汀、熊猫不走等老牌烘焙企业纷纷“溃败”;如泸溪河、爸爸糖手工吐司、原麦山丘等新势力品牌不断崛起;最后,一些咖啡、奶茶等新茶饮品牌也频频跨界烘焙领域,又进一步加剧了烘焙市场的竞争。
店里后厨场景
而海底捞的跨界底气,源于其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服务能力。海底捞的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网络可复用于烘焙业务,降低成本;其“极致服务”基因若能延伸至烘焙门店,或可塑造差异化体验。有专家预测,烘焙行业竞争激烈、品牌众多,海底捞想在烘焙赛道做到头部难度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