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初夏时节,惠风和畅,生机盎然。近日,一批特殊的客人组团走进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横杨社区,他们是庐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迎来的首批“体验官”。他们中既有拆迁村回迁安置的村民,又有计划在横杨社区新建小区买房安家的融入人口,还有周边企业的青年职工……
30多位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的“体验官”又缘何齐聚一堂?“留在北仑,在横杨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家。”来仑工作20年的山东人张姐,用朴素的话语代表大家给出了答案。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场名为“古今对话观横杨同心共赴展未来”的居民体验活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策划下,在社区文保点古建筑小院展开。参与这场跨越时空对话除了首批“体验官”,还有由社区特别邀请的庐南地块规划专家、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和街道社区干部等组成的“地陪团”。
“从大碶地铁站步行到这里也就10分钟!”“北仑公交总站也在社区内,757、703、784……好多条线路从这里始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活动尚未开始,早早到场的“体验官”们一边观看横杨社区的“前世今生”,一边热烈交流交通情况。据了解,横杨社区依托轨道交通1号线,未来将衔接规划中的2号线延伸段和6号线,形成轨道交通枢纽。同时,棋盘式路网与“双轴”(钱塘江路、庐山路城市发展轴)串联,构建高效畅达的出行网络。“依我看,这里堪称北仑区交通最便捷的地方。”在附近上班的青年职工小张说。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当主持人请出活动的第一位嘉宾——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专家陈一鸣老师,这场“古今对话”活动也正式开始。“这里有一块‘杨家桥抗日遗址碑’,是宁波人民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最好见证,值得后人铭记。”陈一鸣对于横杨社区的历史和名人如数家珍,“大碶不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还是浙东著名侨乡、模具之乡,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音乐家周大风,作家王鲁彦、於梨华,都从这里走向世界。”据陈一鸣介绍,庐南地块规划范围内现存清至民国时期的文保建筑27处,包括迁建与修缮的文物建筑等。“这些古建筑,尤其是我们所处的这处祠堂,跟我小时候的印象几乎一模一样。”原王隘村拆迁回流安置的王大伯抚摸着这些建筑,万分感慨,“这可能是北仑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了!”
“这里是北仑商务功能区、大碶科技园、大港产业基地三大活力版块的交融之地,潜力巨大。”谈到未来展望,本次活动的“地陪团”团长、北仑区品质提升办副主任张兴赟向“体验官”们介绍了庐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发展规划。籍贯山东临沂的孙先生是辖内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他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读书问题。“东海实验学校庐南校区什么时候投用?”“预计明年9月开学。”“小区旁边的水域是否会改造?”“未来计划建设成水系环绕的中心公园。”大家争相举手发问,张兴赟一一当场回答,现场不时响起一片掌声。
作为“地陪团”中的“专业导游”,横杨社区党委书记曹红艳与“体验官”们展开了“零距离”对话:“我们新的邻里中心社区打造九大服务场景,配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育中心、社区医院、百姓健身房等,一应俱全。”经她介绍,作为浙江省第四批新建型未来社区,横杨社区将致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成为北仑城市更新项目的先行样板。
打算在新小区安家的回迁居民贺阿姨,最关心的还是吃饭问题:“小曹,社区的邻里中心会不会配备邻里食堂,老年人吃饭有没有优惠?”“您放心,不仅有食堂,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会派送到家!”“曹阿姨,我们以后能在社区的书屋借阅书籍吗?”跟随家长前来的潘紫钰小朋友眨巴着眼睛发问。“当然可以,欢迎你成为我们社区的小书友!”她的父亲潘先生表示,在北仑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搬了好几次家:“在我看来,这里具备最丰富的未来社区业态,是落户的最佳选择。”
现场参观(主办方供图)
迈着轻快的脚步,结束对话活动的一众“体验官”来到其中一个新建小区碧辰玥府参观。“楼栋南北朝向,采光很好!”“进门道路宽敞,车辆进出方便。”“绿化面积够大,景观设计也很有味道。”张兴赟还告诉“体验官”们,小区与学校之间,将有一条绿色廊道直通,孩子们可以步行上下学,既安全又便捷。听到这个消息,“体验官”们对新家更多了一份期待,准备购置婚房的职工小王激动地说:“庐南片区成片开发比零敲碎打更具优势,而且设计规划如此周密,未来肯定是北仑最具生活品质的区块!”
“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是让区域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所以从规划之初,我们就把百姓的衣食住行作为庐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碶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到方便快捷的交通基建,从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到业态丰富的未来社区,大碶街道以庐南地块为例,全方位升级基层管理服务新模式,构筑城市生活新典范。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庐南片区打造成北仑区产城融合、品质生活的标杆区域,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获得“此处是吾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胡洲华 刘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