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五一回老家探亲,惊奇地发现这个只有13万常住人口的北方小县城,一夜之间冒出四家新潮的零食店,它们有超大字的招牌,超醒目的颜色,门口停满了车,里面挤满了提着框的年轻人。
回家一聊起来,一时想不起它们到底叫“零食很忙”,还是“赵一鸣”,还是“赵一鸣很忙”,还是主题曲里唱的“鸣鸣很忙”。
不过不管你怎么将这几个关键词随机组合地提起,别人都能意会——
这正是县城年轻人出来碰头最新的“老地方”。
● 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CP
2025年4月28日,拥有“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两个品牌的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这背后,是两个85后CEO从“猥琐发育”到正面巷斗再到联手,剧情如连续剧般跌宕起伏的10年时光。
● 赵一鸣零食创始人赵定和零食很忙创始人晏周
1、赵定:从炒瓜子到卖零食赚到1000万
赵定的办公室里,有一块“零食自由”的牌匾。
那是在2020年的江西宜春,“赵一鸣零食”开业的第二年,也是开放加盟的第一年。
看着平均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的员工,赵定有了这样的愿景——“帮助月薪3000块的人实现零食自由”。在他设想中,每个普通打工人都该能随心所欲地挑选零食,不必为价格犯难。
● 赵定的办公室内,放着一块“零食自由”的牌匾。图片来源:CBNData
早在2008年,这个安徽芜湖人就开了他的第一家店,像“三只松鼠”“洽洽瓜子”等从芜湖发迹的很多炒货品牌刚开始一样,这是家很传统的炒货铺子。仅仅十来平米的空间内,成堆的瓜子、花生散发着焦香,蜜饯、话梅按斤销售,顾客来了就用铁铲装袋。
但做着做着,赵定敏锐地注意到,同一种炒货一次性打包半斤对消费者来说太多了,如果想要尝更多品类就不划算。
于是,2015年,他在江西开出了一家量贩零食店“傻子瓜子”,卖瓜子的同时进一些小包装零食卖,门店销售额一下子翻倍了,很快摆脱了仅够维持生计的状态,一年能到手30万的利润。
● 2015年,赵定的第一家傻子瓜子开业
赵定一盘算,一家店30万,那三家店就是90万,再往大想想,如果一年能赚 100万,那将是“一件非常非常棒的事情”。于是在一年内,“傻子瓜子”开到了第四家店,赵定也实现了自己的“百万目标”。
与此同时,单店的营业额也在飙升,逐渐从5000到6000,再到8000块钱一天,最高单日营业额甚至达到了5万元,赚到1000万只用了半年。
这个反常的营收数字,让赵定异常兴奋,这证明“裸货”转型“手抓包”零食是一个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但第二年,当赵定刚刚想施展拳脚,这艘刚启航的创业小船就遭遇了商海暗礁。当时很多老乡闻风而来,在一个月内与赵定一起开了七家加盟店,毫无例外全部亏损关店了。
赵定一蹶不振,在深夜难眠辗转反侧时,他再三反思得出一个结论——加盟就是割韭菜,以后只能开直营店。
直到他遇到了晏周。
2、晏周:教会赵定创业的引路人
2018年,赵定认识了“零食很忙”的创始人晏周。
彼时的晏周,身为营销策划已经在房地产行业从业8年,和几个合伙人跨界开了一家零食小超市。不同于赵定的是,他一开始就有了规模化的思维,他的“零食很忙”在开放加盟后,从一个40平的零食小店,已经到开遍湖南的大街小巷。
● 2017年3月,零食很忙首家加盟店开业。图片来源:零食很忙官网
他遴选加盟商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比如一家零食很忙门店,面积大小要在120平,店址辐射万人以上,投入至少约55万元。另外,加盟商前期还需要走访十家以上门店,参与交流会与实战学习。
在这样的强管控模式下,加盟商的利润也能有保证,晏周承诺给加盟商们约18%的综合毛利,基本能在1.5到2年内回本,对于零食行业而言,这样的回报率不算低。
赵定在和晏周的沟通中发现,不是加盟是割韭菜,是“没有能力的加盟才是割韭菜”。
2019年,赵定创立了“赵一鸣零食”,这一次,赵定在加盟这件事上打了个翻身仗。
前100个加盟商,都是赵定亲自面试后招过来的,他不仅像晏周一样要求加盟商走访门店,更要求他们写“观后感”,并在事后突击检查一些门店营业额等细节信息。目的是让加盟商明白,即便是已经验证成功的盈利模式,如果不努力经营,也不可能坐享其成。
前期繁琐的筛选条件,直接劝退了许多人。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早期给赵一鸣零食打进来的100个电话,最后真正落地开店的加盟商最终只有一家,且被选中的加盟商,赵一鸣零食只发开店资格,参加完6个月的培训后,才被允许开店。
可以说,在晏周的影响下,赵定真正有了组织运营一个庞大团队的能力,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赵定也多次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晏周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3、两个CEO的“相爱相杀”
从后来的经历来看,这里说的“影响”,可能还不只包括加盟经验的传授。
他们相似的经营思路,让“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在各自向全国扩张的道路上,迟早会正面相迎。
高速扩张是当时折扣零食店们的主基调,毕竟规模就是零食量贩品牌最大的竞争壁垒,谁能快速占领“五环外”的地盘,谁就可以在资本市场谋求更大估值。
最先开始扩张门店的晏周,在2021年就获得了红杉中国、高榕资本、启承资本等机构的共2.4亿元融资,2023年10月开到全国的门店已经超过了4000家。
很快,赵定也获得了黑蚁资本和良品铺子的1.5亿元融资,之后门店迅速从2022年的84家门店扩张到2500多家。
当时县城的商业街上,常常是“零食很忙”的黄色招牌紧挨着“赵一鸣零食”的红色招牌,双方的价格战更是打到彼此的脸上来了。
你5折我就4.8折,前来抢购的人太多,甚至交通队不得不出面疏散。
可以把价格打到如此之低,一个原因是,两个人都非常重视“白牌”零食的研发。
在零食量贩超市里,一块八的可口可乐,两块八的乐事薯片,都是不赚钱的,但如果能引入一些白牌的零食,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增加零食的种类。
● 赵一鸣零食门店。图片来源:赵一鸣官网
比如赵定就提到过一款白牌的每日坚果,其实它背后的代工厂在给包括山姆在内的很多大品牌做贴牌,剥离了品牌溢价,只留给代工厂17%的利润加成,最终的零食价格可以很低。
而能做到“全网最低价”甚至低过拼多多,需要对成本进一步控制到极致。
比如库存费用,以往传统商超有更大的库存预算,对于箱规是60包一箱的零食来说,可以容许在两个月把货卖完。但零食量贩门店的框只有这么多,如果想减少库存费用的话,15天就必须把货卖掉,那可能最合适的箱规是20包或者30包一箱。
箱规更小了,零食的周转效率也提高了,消费者即便是隔天来逛,也能买到不一样品类的零食,体验感也无意中变好了。
还有一些“勤俭持家”的方法,比如把零食店的陈列盒子由斜口做成方形,缩减单件上货时间,节省人力成本,或者将彩色箱子换成牛皮纸箱,一个可以节约两三块钱。
这样一来,无论是“零食很忙”还是“赵一鸣零食”,价格都平均比超市或便利店低约7%-40%。
但低价做到极致后,风险也跟着增加了。良品铺子的公告披露,赵一鸣零食在2023年1-6月的净利率只有2.74%,这样的利润空间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更别提价格战这样伤筋动骨的自残式竞争。
后来,赵定在谈及和晏周的竞争时曾表示:“如果要去打的话,都是输家,没有赢家。”
2023年11月,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合并为“鸣鸣很忙”,根据双方达成的最终协议,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此外,晏周将继续担任零食很忙CEO,赵定则继续担任赵一鸣零食CEO,同时由晏周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
当赵定和晏周决定停止内耗,共同做大蛋糕后,最先松一口气的是供应商。因为当时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的开店选址,导致零食折扣店已经出现了在下沉市场开店过密的状况,这样加盟商很难赚到钱。
与此同时,鸣鸣很忙将二人的优势整合,更加轻快地在全国扩张的路上一路狂奔。
零食很忙更擅长的是并购,先后投资了广西零食折扣品牌恰货铺子、河南王否否、陕西喜喜。而赵一鸣更多地在下沉市场施展拳脚,截至2024年年底,也就是两家合体的第一年内,鸣鸣很忙的门店网络已覆盖1224个县,在中国所有县城中覆盖率达到约66%。
4、县城里的好生意
人类对零食能有多狂热?
零食量贩品牌鸣鸣很忙的招股书显示,2024年门店会员复购率高达75%。
75%是什么概念?蜜雪虽然没有会员一说,但它的复购率也只有53%,更别说茶饮品类整体复购率在40%,咖啡品类则是68%。
也就是说,小零食的复购率有高过奶茶的趋势了。
赵定的认知也是如此,他预言吃零食的人会比喝奶茶的体量要大很多,逐渐大家会发现一条街开到两家零食店,一条街开到三家、五家零食店,都是特别正常的事情。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鸣鸣很忙已经在全国开出了1.4万家门店。而所有门店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
近些年,“消费平权”的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人提及。
老家零食品质差,省会城市质量好,是小城市的零食消费一直以来的痛点。在星巴克、喜茶开到了“五环外”后,个体价值觉醒后小镇青年的物质需求被满足,后来,蜜雪、瑞幸、零食很忙们进一步激活了县域食饮行业消费,不仅让年轻人买到了质量好的零食,而且还提供了很好的消磨时间的场景。
不少是返乡创业人员以及本地青年也加入这场消费平权的助推中,他们不仅斩获了事业的第一波红利,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更如同一把火,彻底点燃了县域消费市场的活力。
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零售额达到了555亿元,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
● 鸣鸣很忙经营业绩。图片来源:鸣鸣很忙招股书
4月28日,鸣鸣很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街边走出的零食连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而如今,才刚刚站上资本市场的起跑线。
无论是对于鸣鸣很忙,还是对于中国县域经济而言,这都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文/栗子
